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李萍 :台湾拜师学茶记(第一日)

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责原作者自负 ,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

第一日(2017.7.1 ,週六)


我和萍萍作為新入門的弟子 ,開始接受為期三天的全日制封閉訓練 。第一天有周師姐和吳師姐作陪 。

 

    上午的學習內容 :

    范老師先介紹了一些中華茶藝協會情況 。他說1995年始招收弟子 ,起源于某個臺灣男子以技術移民名義移民到德國 ,就是靠著范老師發的茶藝師證書 。這對范老師是個啟發 。其目標是將茶藝推進正式教育體系 。雖然中華茶藝協會成立得早 ,但因未成立基金會 ,缺乏經費支持 ,開展不是很順利 。之前天仁集團支持過協會 ,以後天仁集團不再支援協會 。范老師後來自己組織了中華茶文化學會 ,招徒授課就是其中一個策略 。范老師特別強調他一直堅持兩個目標 :第一 ,茶藝課程進入大學;第二 ,培訓並頒發茶藝師證書 。2001年開始臺灣已有個別大學開設了茶藝課程 ,在范老師的多方奔走和艱苦努力下 ,1997年大陸也有學校引入了茶藝課程 ,2002年“茶藝”被納入正式的工種 ,“茶藝師”進入勞動部認證體系 。大陸許多人士主動聯繫范老師 ,例如 ,“樂茶網” ,不少人接受范老師的理念 。老師對此頗感欣慰 。

范老師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張白紙 ,讓我們在三分鐘內畫出自畫像 ,並用幾個字來描述自己 ,然後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畫 ,用三分鐘時間說說心目中的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叫認識自己 。范老師說 ,這和卡內基訓練是相似的一套 ,又叫團體訓練的常規動作 。人只有在團體中才能成長 ,領袖人物和人的人格魅力都是在團體中訓練出來的 。

范老師點名讓周師姐先談談 。周師姐以“我所認識的范老師”為題 ,談了這些年她跟隨范老師的心路歷程 。周師姐的畫像最傳神 ,寫的詞彙是“讀書 、品茶 、求道 、安靜” 。大師姐周本男的母親也曾跟隨范老師學茶 。周師姐發給了我們一份材料 ,內容包括 :師父理論的完整性 、劉漢介談茶藝理念(節選自《臺灣茶人採訪錄》) 、精進營的總結作業 、陸羽《茶經》內容略述 。但師姐完全脫稿講述自己拜師學習茶藝的經過和個人的心路歷程 ,講到動情處 ,師姐潸然淚下 ,令人動容 。可以看出 ,師姐對范老師 、對茶藝學習以及師門這個鬆散的團體充滿了感情 ,甚至成為了安身立命的寄託 。

周師姐是No.1 ,她的師門內學號是1 。周師姐為我們講了“我所認識的范老師” 。她說原本就認識范老師 ,但感覺在觀念上存在差異 ,例如對日本人的看法就不同 ,范老師是本省人 ,周師姐是外省人 ,但周師姐自認為他們在大的方面是近似或相同的 ,例如 ,二人對茶藝的認識很接近 ,都認為臺灣在文化上不能脫離中國 ,需要借助茶藝弘揚中國茶文化等 ,於是逐漸開始接近並認同了范老師在茶藝方面的基本思想 。

周師姐曾聽過台大傅佩榮老師的哲學課 ,傅先生說哲學的功用就是在“澄清概念 ,設定判准 ,建構系統” ,周師姐深受啟發 ,她由此想到 ,范老師教茶藝時首先就是澄清概念 ,他給茶藝 、茶道 、茶人 ,做出明確的定義 ,那麼 ,定義的判准是甚麼?是中國人一貫相信的人的良心 ,周師姐認為 ,要成為一門學科的前提 ,就是“吾道一以貫之” ,要成為一個系統 ,要有一致的 、一體的標準 ,在做人和行事上皆應如此 。周師姐自敘信奉儒學 ,對范老師強調的茶的精神就是在犧牲自己中成就他人 ,非常認同 ,所以她認為一生順遂的人生勝利組未必能更深刻的體會到茶道的精髓 。“三段十八步行茶法”是茶道修行的起點 。它按照自然泡茶的順序來訓練思想 ,在沉與靜中感悟 ,進入茶道 。范老師說“茶道”其實就是一個去和來的過程 ,茶道境界提高後 ,對茶具 、茶儀的認識也會發生改變 ,對茶具 、茶儀的認識更深後 ,茶道境界自然會更提升 。這就是知中求行 、行中求知不斷往復的過程 。蔡榮章老師為會長的“無我茶會”在臺灣很盛行 ,也有類似的理念 。

周師姐說 ,她跟隨老師多年 ,反復研讀老師的著述 ,認為“茶藝學”可以成立 ,可以成為一說 。“道”無形 、看不見 ,“藝”是有形的器物 、規範 ,茶道透過茶藝來表現出來 ,以藝載道 。有道者 ,做事應井井有條 ,行事規規矩矩 。周師姐強調范老師為茶藝定下了核心價值 ,即“良心” ,茶人的價值是做一個愛喝茶的社會君子 。范老師的茶藝美學觀是 ,茶藝之美是淒美 。茶葉有成人之美 ,全身可用 ,卻無所求 ,可謂成仁取義 ,無私奉獻 。作為中華茶文化學會的創辦人 ,范老師經常以茶葉自詡 ,以臨財勿苟得 ,臨難勿苟免自修 。

孟子主張 ,善是有等級的 ,從信到美 、大 、聖 、神 ,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 。禪宗也有這樣的看法 ,禪有一禪 、二禪 、三禪…之說 ,需要不斷精進 。雖也有頓悟者 ,但更多的人是凡人 ,只能漸悟 ,要知行合一 。

周師姐還提出 ,范老師能屈能伸 ,可以跟三教九流溝通 ,經常下到茶園 、山地 、林中觀察 、訪談 ,例如春水堂的冰茶 ,范老師早就給予肯定 。春水堂原來也開的茶館 ,後做一些簡餐 ,發明了珍珠奶茶 。范老師專程訪問了創始人劉漢界先生 。他的初衷是 :臺灣熱天為期九個月 ,熱天喝熱茶很難受 ,能否有冰茶喝?茶中是否可以添加其他東西 ,他就嘗試加奶 、糖 、冰 ,做成了泡沫紅茶 。他的店和招牌做成中國古典的風雅樣式 ,成就了他揚名世界的珍珠奶茶 ,這就是創新 、滿足消費者需求 。范老師訪問了300多位臺灣茶業界前輩 ,撰寫了八本書 ,還進一步擴展到陸港澳等地 。他是以春秋之筆來定義茶藝 、茶人的 。

這一天師姐吳志貞女士特意過來做助理 ,還帶來了午餐 ,因她本人信佛 ,帶的是素食 。吳師姐自己開了家“花草緣花藝設計工作室” ,職業插花師 。她的名片也很獨特 ,佈置精緻的花藝落落大方 ,美感溢滿整張名片 ,“從感恩 、善解中 ,可以學習到愛的真諦 !”一行小字透露出名片主人的涵養 。吳師姐說她是居士 ,中台禪寺的護法居士 ,經常過去做義工[1] 。吳師姐在畫像邊寫的詞彙是“幸福 、離苦 、和諧 、分享 、真理 、寧靜” 。她帶著自己的孩子一道加入了范老師的門下 。

范老師常說 ,茶人的理想是做有品德的君子 ,這是多數茶人的共識 。范老師告訴我們 ,他年輕時師從過星雲法師 、南懷瑾先生和李炳南先生 ,不僅受到過他們的教導 ,也得到過他們的嚴格訓練 。例如 ,星雲法師主張 ,要時刻存好意 。南先生指出 ,思維修 。要在身 、口 、意三個方面下功夫 、做修養 。

最後范老師總結 ,我們要不斷思考生命的目的 、意義 、價值 ,不能僅僅活著 ,要有生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品味 。茶文化跟倫理學 、哲學都有關係 。學茶要跟對人 ,一旦選對了人 ,就要緊跟他 。

我畫的自己是一個手裡拿本書 、穿正裝 、高跟鞋的人 。一位教書匠的形象 。

 

下午的學習內容 :

范老師首先讓我們看了中央四台“海峽兩岸” 、“天涯共此時”欄目對他的採訪錄影 ,還有臺灣電視臺 、福建電視臺的採訪錄影 ,讓我們對他的事業 、他本人有更深入的瞭解 。

范老師說 ,他跟茶的結緣 ,是年輕時拜師了臺灣知名茶師林馥泉 ,決定專心做茶文化事業 ,開設了十年“良心茶藝館” 。

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 ,北京飯店經理張世忠希望培訓員工的外事禮儀 ,與北京外事職高(1980年開辦)校長遲銘一拍即合 ,進行校企合作 ,訓練學生 ,培養學生一專多能 ,范老師後來也通過茶藝培訓跟該校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婦女大會就展示過中國茶藝 ,2008年奧運會也有施茶活動 ,开幕式表演的画轴所显示的汉字是“茶”字 ,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還做過“印象大紅袍”節目 。

開始教授“三段十八步”行茶法 。先是看了范老師演示的錄影 ,然後周師姐做了示範 。范老師闡述了三段十八步所包含的理論 。他說這裡面其實有靜態 、動態兩個部分 。“三段”[2]也只是概數 ,可以增減 ,例如準備時間可長可短 ,一個月 、一周或半天都可以 ,視情形而變 。內容包括清掃 、點香 、插花 、掛畫等 。“十八步”[3]的口訣也只是便於記憶 ,不必拘泥 。但范老師有提出 ,“道”就是規矩 ,“禮為教本” 。他還要求我們在行茶過程中必須做到手到 、眼到 、心到 。

范老師認為 ,學茶是為了智慧 。西方人講“中國茶” ,只是指烏龍茶 ,不含其它茶 ,其實 ,世界上有三大茶文化 :綠茶茶文化(以日本為代表) 、紅茶茶文化(以英國為代表) 、烏龍茶文化(以臺灣 、大陸的功夫茶為代表) 。大陸現在茶葉的年產量是230萬噸 ,但出口僅30萬噸 ,國內消費100萬噸 ,還有80多萬噸存在倉庫中 。中國目前也建立了不少協會 ,如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中國茶文化學會 、國際茶文化協會 ,但彼此間的交流還不夠 。臺灣也有這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茶行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另一方面茶文化亂象叢生 。

范老師說 ,十八步包含了起承轉合 ,有慢(1-6步)快(7-12步)慢(13-18步)的不同 ,也可以區分出緩緩 。當年婁子匡先生就組織了一個「味茶小集」 ,大家來一起品茶 。當時大家想 ,要推動正確的喝茶方式 ,一定要有一個名稱 ,現在我們覺得沒有什麼 ,可是在當時沒有這個詞的時候 ,大家還是覺得茫然不知所措 。後來有人提出「茶道」 ,一聽到茶道大家就想到日本 ,如果臺灣也來用茶道 ,可不容易被推廣 ,人們會認為是日本的那種很嚴肅 、很嚴格的方式 ,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夠享受的 ,為了更容易普遍化 ,就提出了「茶藝」這個詞 。

一下子記住十八個名詞 ,對我來說還是很有難度 。孫萍萍是茶藝師培訓老師 ,在這方面很有經驗 ,很快發揮出她的優勢 ,將十八步按照飲茶的階段分成了幾塊 :

進入空間(或者說空間準備)——絲竹和鳴[4] 、恭迎嘉賓;

    備湯——臨泉松風 、孟臣溫暖;

    候湯——品鑒賞 、佳茗入宮 、潤澤香茗 、荷塘飄香;

    入湯——旋律高雅[5] 、沐淋甌杯 、茶熟香溫 、茶海慈航;


    品湯——熱湯過橋 、杯裡觀色 、幽谷芬芳;

茶人昇華——聽味品趣 、品味再三 、和敬清寂

     

 微信图片_20180215140130.jpg

 范老師提示 ,肢體動作要優雅 ,向內劃圓 ,仿佛抱太極 。左手呈順時針 、右手呈逆時針 。另外 ,關於茶席上物品的擺放 ,范老師劃了非常形象的圖 ,以便理解 、記憶 。    

最後 ,收看了“茶與創意生活”欄目的視頻 ,借此理解茶文化與臺灣文創事業的關聯 。



[1] 周师姐插话说 ,这么说来我也支持了茶藝事业二十余年 ,我在茶文化學會做义工 。我想起来 ,新北市林口区茶园的哥哥陈昆荣也是一位居士 ,他师从法鼓山圣严法师 。

[2] 为什么是“三段”呢?佛教说三世因缘 ,因是因果 ,缘是条件 ,三世因缘即是三段因果 。

[3] “十八步”其实再细分是24步 ,为什么是18 、24呢?范老师做的解答是 :陆羽《茶经》是三部十卷 ,共谈了24个茶具 。中国古语讲“18般武艺” ,由此提出了十八步行茶法 。

[4] 我最初觉得挺拗口 ,一旦明白了“丝”指弦乐 、“竹”指管乐之后 ,丝竹和鸣就非常好理解了 。

[5] 我原来对此也有违和感 ,但萍萍告诉我 ,流畅的倒茶的动作一定会让人产生音乐旋律般的美 。


  
上一篇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召开 “我与茶道”有奖征文评选会议
下一篇 : 李萍 :台湾拜师学茶记.第二日
X

合作交流 :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