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茶哲论坛系列】鉴传今研究员发言

    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责原作者自负 ,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

    编者按 :2019年8月2-5日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与大益集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 。根据参会者提交的会议论文主题以及参会者的研究兴趣 ,我们将下午的分组讨论分成了三个小组 。在讨论会上每个人都谈了看法 ,并展开了极富深度和建设性的学术争鸣 。从今天开始 ,我们推送第一小组各位发言老师的精彩发言 。发言文字都经过了发言者本人的审读和修改 。欢迎各位看官关注并广为分享 !

     

    发言者  鉴传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各位老师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高端论坛 ,特别感谢李萍教授给我向大家学习的机会 。我首先对李萍教授的大著《天地一茶汤》的出版表示祝贺 !这部厚重的学术著作 ,是李萍教授茶道哲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也是这个领域和哲学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 ,它的意义将会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生活中不断展现出来 。今天 ,我谈点个人想法 ,与大家交流 。

    第一点是正本清源 。近年来 ,在茶文化研究中各种各样的观点 ,显得热闹非凡 。但我觉得一般介绍有余 ,深度研究不足 。今天 ,我想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 。这不仅因为我们都是干这行的 ,而且还因为没有学术的根基和支撑 ,茶文化 、茶道研究就不会具有品位 、格调 ,也不会走得很远 。我一向认为 ,学术研究来要有明确的边界和严格的规范 。首先得有区分 。太乱了 ,各种各样的思维 ,各种各样的诉求 ,搅在一起 ,不利于问题的澄清和研究的深入 。关于茶道研究 ,如果我们以我们有茶道为前提 ,那么这个茶道的样态是怎样的 ,简单说 ,就是它是什么 。茶道 、茶道精神的研究 ,与茶道哲学 、茶哲学的研究 ,还有茶文化的研究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这个观念上的澄清 ,是一种必要的准备 ,也是一个必须的前提 。

    进一步说 ,我认为有些点还需要认真研究 。比如茶这个东西 ,我们都知道陆羽 ,他把荼改为茶 ,才有了今天的茶 。在许慎《说文解字》那里只有“荼” ,没有“茶” 。在柳公权的一个碑帖里边 ,我记不太清了 ,他偶尔写过“茶”字 ,但到陆羽 ,“荼”“被改成了“茶” 。茶由此进入了生活与文化 。为什么会这样 ,字源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变异 ,是实践方面的需求还是观念上的方便 ,都需要研究 ,需要澄清 。很多研究就事论事 ,比如把引入吴昌硕 ,因为他把茶与荼一起使用 ,什么原因 ,没有深究 。还有人把吴冠中也扯进来 ,因为他有一方图章“荼” ,但与茶有什么关系呢?却都不说 。

    今天上午 ,有个老师讲了那么多唐代的茶经济 ,大家都很振奋 。他的研究很好 ,材料很丰富 ,但我觉得有些问题还是需要考虑 ,就是说一般的散见的报道 ,单个的记载 ,是一般性的材料 ,还是确定的重要材料 ,必须加以区分 ,加以甄别 。还有 ,没有茶叶种植等方面的数据 ,怎么很好地理解所谓茶叶经济?但愿我不是吹毛求疵 。

    再从文化角度看 ,在李白 、杜甫等文人的诗文里 ,说到茶 ,我没有统计 ,但我印象并不多 ,在陆羽同时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 ,说到饮茶这个东西的 ,好象也不多 。在陆羽之前有关茶和饮茶的描述 ,相关史料的记载是凤毛麟角的 。甚至到了陆羽 ,关于饮茶的习俗也没有真正确定 。我们知道 ,陆羽首先对茶进行了描述 ,他的叙述全面而且详细 ,好象一个突发事件 。还24茶器 。这24茶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研究都需要深入 ,必须有比较充分的材料来支撑 ,不能空穴来风 ,方便臆断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就是卢仝 。他是河南济源的 。卢仝当年有很多的故事 ,所谓茶仙吗?七碗茶是吧?在咱们第二届茶道哲学高峰论坛上专门有论文谈到这个问题 。他后来也有很多的故事 ,比如当年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 ,队长叫加藤 ,打到济源这个地方 ,到了卢仝生活过的那个村 ,看到一个牌坊“卢仝故里” 。那是1911年国民党的领导 、同盟会的一位元老回故里立的 ,字也是他写的 。据说 ,加藤看到 ,马上跪拜 ,一小队的日本鬼子跟着跪拜 ,然后就撤 。大家很困惑 ,后来才知道原因 ,原来这个加藤是煎茶道的一个忠实信徒者 。煎茶道是把卢仝奉为鼻祖的 。当年在济源有两种茶 ,我记不太清楚了 ,但卢仝是煮茶的 。煎茶道与卢仝 、与煎煮有关系 。抹茶道和南宋之后在余姚一带兴起的斗茶这个东西有关 。它是茶饼 ,然后碾碎 ,再筛 ,筛过之后才有末 。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很多人讲这个故事 ,作为茶文化的证据铺陈 、渲染 。但是 ,这条有力的证据来源于央视一个文艺节目 ,它只是一个传说 。

        饮茶现象或习俗 ,在唐代是怎样的?好像到了陆羽突然盛大起来 。我们知道 ,饮茶的盛行 ,应是宋代之后的事 。在北宋时期 ,在一些文人 、学者之间的交往中 ,尤其是和禅 、禅师有关的交往当中 ,才看到茶及其作用 ,才看到茶之道重要的因素 :茶甚至成了一个符号 。宋徽宗赵佶是茶爱好者 ,按今天说 ,算个“茶人” ,他专门还有一幅画 ,还有相关的记载 。这也是一个非常特异的现象 。居然皇帝能够有这样的技术 。在民间很少 ,也看不到 。但是到了南宋之后 ,小朝廷偏安 ,饮茶之风兴盛 。然后到明代延续 ,清代有所衰弱 ,但是清代后期又开始兴起 。这些现象 ,可能我们都能讲的头头是道 ,但是我觉还是缺乏一个一贯性的 、比较细致的研究 。因此 ,茶道 、茶道哲学 、茶文化等等 ,需要认真来做 。如果能够做清楚 ,我们会对茶 、中国茶的历史 、茶道 、茶的精神 ,还有包括我们的历史 ,都会有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 。

    第二点是茶的功用 。这是一个保持清醒的问题 ,我觉得尤其要搞清楚 。不能一搞茶道 ,或者一说茶 ,它就是全域的 ,没它不行的 ,不仅提升精神 ,而且包治百病 。 ,就像很多很多的人讲中医一样 。很多都想并都在污辱我们的智商 ,而我们知识人 ,搞研究的 ,更不能或不要自取其辱 。理智 、理性是重要的 ,在当今时代就更为重要 。我一说 ,大家都明白 ,因此 ,这一点我就不说了 。在此 ,想说点生活方面的问题 。我不是说生活美学之类 ,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在这里 ,他今天讲得非常好 ,我就说说喝茶 。我觉得饮茶 ,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要弄复杂了 。所而谓“茶疗” ,就是复杂一些的了 。其实 ,所谓美学啊 、精神啊 、茶疗啊 ,那都是一个期望 。有总比没有好 。但更好的 ,是能够理性地对待它 。理性地对待它 ,是一个任务 ,一个简单的但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

    茶疗 ,我一直以为是个十分专业性的问题 ,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那就没意思了 ,比如我说 ,吃饭就是疗 ,无论谁 ,不吃就会死 。这么说 ,一点意思也没有 。其实茶疗最早的药用 ,今天大益董事长也说了 ,其实是很有限的 。很多人炒作 、很多人相信的茶叶的保健功能 ,里面更的多玄虚的东西 ,真正的科学研究有多少?还缺少确切的数据和真正的实验加以证实 。这和中医差不多 。我说中医有问题 ,不是说它不行 ,而是说它有问题 。比如按摩治治百病 ,谁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我说喘气儿也治百病 ,不喘气就死了 ,是不是?你说捏一捏就能治百病 ,我就不相信 。饮茶治百病 ,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占据了我们自己的保健市场的大部分(宣传) ,你信吗?所以这里边真正的需要规范 。要对茶的作用 、茶文化有一个限定 ,这是一个科学和理性的问题 。作为我们研究者和我们的相关人员 ,也一定要有认识 ,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我是觉得这样 。其实喝茶绝对不能代替喝水 。最新的研究 ,美国一个医生做过专门研究 ,他说一天保证8杯水是必须的 ,喝茶不能补充细胞的含水量 ,只有喝水才可以 。这是他们最新的研究 。茶的保健功能有没有和有多大 ,是个科学问题 。不能说搞这个就把它加以神化 。我们一定要记住 ,我们不能在这个方面给某些投机商家提供一些的噱头 。

    至于说喝茶作为一种美学 ,那是个品味 、美感和精神问题 ,实际上它是一个符号 。我觉得它应当是各种不同的层次 。我来的路上还看到国饮两个字 ,觉得有些奇怪 ,又是谁在搞呢?在我看来 ,在茶的承载越来越多的状况下 ,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谨慎对待的 。


      
    上一篇 : 刘晓红 :一杯治愈系的茶
    下一篇 : 黄兴东 :白沙溪茶业赋
    X

    合作交流 :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