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李锡洪 :茶德革命——读《天地融入一茶汤》引发的哲思

    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责原作者自负 ,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


    编者按 :本文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第三届“我与茶道”征文投稿作品 。本文作者是北京佛茶居主人 ,也是茶哲所各项活动的热心参与者 。经作者同意授权在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的网站 、微博 、微信公号推送 ,以飨读者 。

     李锡洪

    [摘要]:很多人将“精行俭德”奉为茶德的滥觞 ,但本文对“精行俭德”结合《茶经》上下文做了另一合理解释 。并仔细剖析“茶德” ,将儒学德之仁 、义 、礼 、智 、信五方面融入茶汤 ,浅谈读《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时的一些感想 。

    [关键词]:精 、行 、俭 、德 ,仁 、义 、礼 、智 、信



    李萍老师相识 ,纯属偶然 ,是在《茶道哲学研究》公众号里交谈茶识半年多才见面的 。初次见面 ,被李老师的谦虚精神所折服 ,渊博才学所佩服 。后来有幸在2019年8月2日《天地融入一茶汤》的新书发布会上 ,第一时间得到了本书 ,如获至宝 。

    李萍老师举起了“茶道哲学”这样一面大旗 ,要重新梳理并打造中国茶道 ,同时为中国茶道未来发展指点迷津 ,并引领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使之构成现代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共识 。这是非常难做的一件大事 ,且不说茶道哲学是完全脱离了茶的物质性关联 ,从宏观 、整体上对茶道进行的哲学分析和应用研究 ,但就茶道哲学的研究对象----“茶道”来讲 ,又有谁能说的清楚?

    茶道的内涵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中华茶道的形成更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不同的风格印记 ,而且内容构成丰富多彩 ,既受到了儒学的深刻影响 。也同时接受了道教 、佛教的熏陶 ,严格来说是儒释道合流而生的综合文化体 。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 ,非常道”;同时 ,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儒学中也有“天道” 、“地道” 、“人道” 。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 、僵化的概念 ,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 ,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 ,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

    正因如此 ,李萍老师立下了一个宏愿 ,用将近十年的时间 ,逐步完成《茶道哲学概论》 。将陆续梳理儒学 、道家 、佛教与中华茶道的关系 ,将中华茶道中的儒释道全部打通 。《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正是李萍老师带领她的团队 ,历时三年多取得的阶段性重大学术成果 !

    4cf9a5b124a28e6fe4ca2b8d1cb12542.jpg

    作者有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书中第5页中就指出:“今日的我们不能将口口相传的神话与有迹可循的事实混为一谈” 。文中又指出:我们主张 ,一方面不必纠结于“最早” 、“最古”式的排位 ,另一方面也不可仅凭只言片语的某句古文古诗古语就妄下论断 。总之 ,越是久远的东西 ,我们就越应该保持足够的警觉 ,慎做推断 ,更勿随意延伸 。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它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 ,具有日常性和非日常性双重属性 。作者在导论中 ,言简意赅地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义:茶道意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来的精神世界 。作者认为 ,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和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到的茶道 ,均为饮茶之法 ,并不是一个独立概念 。并且在书中第12页 ,提一个鲜明且强有力的主张:“虽然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但也只是为中华茶道的出现做了铺垫 ,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茶道 。中华茶道在宋代才真正出现 ,主要依据在于正是在宋代茶中有道 、道在茶中 ,即道茶合一的观念才真正成形 。”

    唐代公元780年左右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 ,这是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 。陆羽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 、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 ,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 、产地 、茶的功效 、栽培 、采制 、煎煮 、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 ,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 ,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 ,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地推动作用 。但陆羽的《茶经》通篇并未使用茶道这一概念 。

    也有学者认为 ,《茶经》全书共七千多字 ,基本都是在写茶这一物质属性的 ,只有“精行俭德”四字是精神属性的 。关于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精行俭德”的具体含义 ,因《茶经》上下文没有更多的解释或事例说明 ,只能靠后人去体会了 。许多学者认为 ,陆羽所说“精行俭德”是指茶人应当具备的品德 、品格;根据陆羽个人的学识 、修养 、情趣和个性特征 ,这四个字不仅内含了儒家思想 ,内含了孔子 、孟子等所提出的理想人格 ,而且融合了释道思想 。被视为中国古代“茶德”的滥觞 ,也是陆羽将饮茶这样一种日常生活内容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标志 ,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至此得以确立 。

    但是《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均没有精行俭德这个词 。“俭德”倒是很常见 ,《易·否·象传》就有“君子以俭德辟难”一句 。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第4页解释为“注意操行和俭德的人” 。“精行俭德”四字被看作是陆羽的自勉和对茶人的期望 ,常被茶人引用 。

    《天地融入一茶汤》这本书我看了有几十遍 ,有些时候精读 ,有些时侯泛读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 ,也在白天忙的时候读上一两章 ,既按照书的顺序读 ,也按作者完成的篇章读 ,先读李萍老师写的导论 、第三章 、第五章 、结语和附录;接着读王润稼博士写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再读王芳芳博士完成的第一章 。虽然每个人写的风格并不一样 ,但整书写完非常完美 ,而且能够看到茶道哲学研究几年以来各个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在里面 。读本书时仿佛能看到他们曾经不断的磋商 、讨论 、阅读 、思考 、写作 、修改 ,体会到他们为茶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 。他们才是视茶为信仰落地的精神伴侣 ,并在饮茶和写茶书过程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和精神的安顿 。

    我也是一个茶痴 ,不过我研究的不是茶道与茶道哲学 ,我研究的主要是茶与茶道 ,也就是茶的物质属性 。主要研究茶的摘 、制 、贮 ,茶的外在特征色 、香 、味及茶的内部功能性 、气 、效等 。也写一些文章 ,但没报什么功利目的 ,也不是写饮茶时的心灵鸡汤随笔 ,而是对茶内部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我觉得这是一个责任 ,是上天赋予的一份任务 ,写出来只有为后来研究茶的人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 。通过写茶文 ,还发现了一个秘诀:只有把心放空 ,不为所求 ,我们才能够读懂茶 ,才能与古代茶著的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

    比如陆羽所写的《茶经》当中的“精行俭德”四个字 。真正代表的是什么?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原古文中没有标点符号 ,现在我们对原文中加上标点来断句 ,有好几句断句方法 。如:“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又如:“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 ,行俭德之人”;更多人还是把精行俭德放在一起 。比较合适的一种断句如下:“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

    对于“精行俭德” ,我认为 ,陆羽《茶经》基本是在写茶的物质属性 ,精行俭德也应是为茶的物质属性服务(当然可以延伸到精神层面) 。“精行俭德”应是按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的人应根据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的四季不同特点 ,适当调节个人的饮食药物 、运动锻炼 、睡眠起居 、精神情志 ,从而达到阴阳协调 ,延年益寿的目的 。

    我们平常所说的养生 ,实际上是春季养生 、夏季养长 、秋季养收 、冬季养藏的简称 。现在对"精行俭德"四字与四季养生的关联性具体分析如下:

    “精”:青米 。

    “民以食为天” ,养生 ,我们从饮食讲起 。饮食药物对于四时的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四季饮食各有规律特点 ,而冬季少动 ,天暖花开则开始多活动 ,需要能量 ,所以春天在饮食方面尤为重要 。春季阳气初生 ,宜食辛甘发散之品 。春季养肝 ,故为了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 ,为扶助阳气 ,此时在饮食上可以酌情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 ,而生冷油腻之物 ,则应少食 ,以免伤害脾胃 。

    米 ,是最能给我们身体带来阳气生发的了 。"精"从造字上来讲 ,是青米 ,因为上好的米往往会有淡淡的青色 。《说文》 :“精 ,择也 。从米 ,青声 。”“青”本义为“金色年华” ,转义为“黄金般的” 。“米”与“青”联合起来表示“细选的上等好米” 。孔子《论语·乡党》也中指出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也是养生在饮食方面的要求 。

    饮食要互相搭配 ,互相补充 ,不能挑食 。《黄帝内经》里讲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米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而水果 、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 、补益和补充 。以上正与现代营养学家提出的饮食金字塔的观点是一致的 。

    “行”:多动 。

    《说文》:“行 ,人之步趋也 。”生命在于运动 ,但“动”应有度 ,并应顺应四时变化规律 。夏季为阳气旺盛之季 ,虽然赤日炎炎 ,也应顺应夏季之势 ,“无厌于日” ,尽可能多进行户外运动 ,使机体气宣和畅 ,通泄自如 ,阳气更加旺盛 。虽然夏季养生在运动锻炼上要求多运动 ,但不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太阳底下运动 ,运动量也不可太过 。由于暑热可使人汗泄太过 ,令人头昏胸闷 、心悸口渴 、恶心 ,甚至昏迷 ,故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 ,要尽量避开烈日炽热之时 ,并注意加强防护 。

    “俭” ,通“敛”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人应根据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的四季不同特点 ,适当调节个人生活起居 。春季应“夜卧早起” ,夏季宜应“夜卧早起” ,而秋季开始则应“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顺从收的特点 ,回避肃杀的气候 ,避免使体内的阳气发散太过 。秋季 ,是收敛的季节 ,我们不能再放纵熬夜 ,注意早睡早起 ,收敛自己 。

    “德” ,同“得”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仅详细讲述了广义之神的养生之道 ,对于狭义之神的论述也是很多的 。精神情志属于狭义之神 。冬季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求更为重要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 ,首先要求精神安静 ,必须控制情志活动 ,做到如同对待隐私宝藏那样秘而不宣 ,如同获得了珍贵的宝贝那样感到满足 ,有精神 ,有希望 ,这样一来“无扰乎阳” ,养精蓄锐 ,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

    精行俭德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养生之道 。“精行”这两个字是阳性 ,以养阳;“俭德”这两个字是阴性的 ,以养阴 。“精”可以理解为精米 ,有生发之意 ,“精”是代表春天 ,“行”是运行 、行动 ,就是不要懒惰 ,要动起来 ,如夏之繁 ,“行”是代表夏天 。“俭”就是君子要有低调 、约束 ,不要张扬 ,不要放纵 ,早睡早起 ,不熬夜 ,要像秋天一样的内敛 。“德”是像得到珍宝而深藏 ,厚德载物 ,抱有希望 ,有寒德 ,有好的心态情志 。精行俭德通俗来讲就是:吃的好 ,多运动;睡的香 ,心情佳 !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可理解为:茶当做饮品 ,最适合安照四季养生要求去生活的人 。因为茶为饮品 ,也为药用 。任何药服用期间 ,都要注重饮食规律如忌口 ,生活规律如早睡等 ,不然药效不明显 。其后文中“若热渴 、凝闷 、脑疼 、目涩 、四支烦 、百节不舒 ,聊四五啜 ,与醍醐 、甘露抗衡也” 。则是接着茶的药性至寒来讲的 ,茶收敛 ,微寒的特性 ,如果生活饮食有规律 ,治上面这些热症效果特别显著 。当然 ,常饮茶这一良好习惯 ,也特别适合四季养生 。

    正如陆羽在《茶经》中并未出现“茶道”一词 ,也并非出现“茶德”一词 。


      
    上一篇 : 刘跃华 :浅谈《天地融入一茶汤》的哲学思想
    下一篇 : 陈忆芳 :发掘比较优势 ,推进云南茶叶产业化发展——以大益集团茶企业为例
    X

    合作交流 :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