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绿宝石品牌创立者之后人眼中的贵州茶今昔————电话访谈牟小玲女士录音文字整理

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责原作者自负 ,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

时间 :2018814

地点 :贵州省植物园内某茶室

受访者 :牟小玲(现代贵州茶业的重要奠基者----牟应书先生之长女)

采访人 :李萍

 8d63b6377bbb394767288f32126c305c.jpg

(牟小玲女士 ,图片整理源自网络)


绿宝石品牌创立者之后人眼中的贵州茶今昔

——电话访谈牟小玲女士录音文字整理(上)



李萍 :牟大姐 ,您好 !很高兴有机会向您请教 !原本打算跟施海老弟一道去看望您父亲 ,但因他老人家最近身体不好 ,没有去成 ,非常遗憾 。想了解一下您父亲学茶的经历 、从事茶业工作的一些事情 。

 

牟大姐 :我父亲家里很穷 ,小学读完后 ,本来回家务农 ,但他的一位老师告诉他有一所新成立的农校 ,他就去报名了 。农校有茶叶界的专家云集在那里 ,比如有张天福 、李联标这些大师 。他们说应该为当地政府做一些贡献 ,因为他们是随浙江大学迁到湄潭 ,非常支持当地政府的工作 ,他们就说要为当地培养一些人才 。我们贵州直到今天实际上茶叶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都是非常匮乏的 ,那个时候更不用说了 ,那个时候更缺 。当时他们就办了一个中专 ,一个职业中专 ,一个学茶 、一个学蚕 。

我父亲祖籍在遵义绥阳 ,我的爷爷奶奶在很早的时候就到了湄潭 ,七岁就把我父亲带到湄潭 ,所以湄潭是他的第二故乡 。当时见到李联标先生的时候 ,我父亲才13岁 ,他是1928年出生的 。他已经考上了湄中 ,已经到了初中 。当时因为李联标先生跟我父亲住在一条街上 ,我奶奶做面条需要面 ,就是很有名的空心面 ,他也是因为买面看到我们那时的家庭非常贫穷 。当时看到我父亲非常的好学也比较的聪明 ,就说你干脆来上这个学 ,还有几斗米的补助 ,你来学茶就补助你三斗米 。我父亲就从湄中退学了以后转了过来 ,报了茶学班 。当时李联标先生是我父亲的班主任 ,李联标先生在我们中国茶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是中国十大茶人之一 。他是一个留美的博士 ,是中茶所的一个副所长 ,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专家 ,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了 。我们现在的务川大茶树(大树茶) ,都是他去考证的 。

 

李老师 :那个时候就发现了务川大树茶?

 

牟大姐 :对 ,就是他去考证的 。他是班主任 ,当时请了茶科所 、湄潭茶厂的人 。当时国民党执政称之为中央茶厂 ,是湄潭茶厂的前身 ,请那里的老师来任课 ,我父亲在那里学习 。毕业后就进入到湄潭茶厂工作 ,他学习非常好 ,班上第一名 。当时湄潭茶厂的厂长是一个林学的专家 ,我父亲第一天毕业 ,第二天就背包到了湄潭茶厂 。

 

李老师 :当时湄潭茶厂是国营茶厂吗?

 

牟大姐 :对 ,湄潭茶厂解放以前一直都是国营的 。它是中央实验厂 ,后来的湄潭茶厂一直都是省管的 ,贵州省农业厅省管的五个茶厂之一 。我父亲去了以后 ,就一直在那里 ,给朱厂长手下当助手 。因为他是林学专家 ,有关嫁接 、梧桐的繁殖等等 。所以在他手下工作 ,我父亲也学会了茶树品种的栽培 、管理 、规划等等知识 。

 

李老师 :那您父亲是师出名门啊 。

 

牟大姐 :对 ,跟着的都是名人 。一位是中国的茶界的专家;一位是林学家 ,都是国家的顶尖级的人物 。解放以后湄潭茶厂改为桐茶实验室 。

 

李老师 :是不是油桐的桐?

 

牟大姐 :对 。当时桐树的量比较少 ,主要是以茶为主 。他们当时搞那个 ,朱厂长是搞千年桐的繁殖 ,无性繁殖 ,就是搞这些科研 。我父亲在解放以前一直在那里 ,他们是勤学苦练 ,白天学习 ,有时候晚上他们会到湄潭茶厂搞实验 、实操 。当时最先学习的就是湄潭翠芽 ,当年是(因为)浙江大学老师到了湄潭以后 ,太想念家乡的西湖龙井了 ,又喝不到西湖龙井 ,就采湄潭的蚕茶做西湖龙井 。当时给那个茶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湄潭龙井 。我们定期的有学员学制湄潭龙井 ,解放以前就是他上学的时候 。解放以后 ,当时的周省长有一次到了湄潭 ,他说湄潭山清水秀这么漂亮 ,我们为什么要打它西湖龙井的名字?我们起了一个湄江茶(的名字) ,所以1954还是1955的时候 ,就改成了湄江茶 。我父亲从1954年 、解放以后主要从事技术的工作 ,他既是领导干部又是技术人员 ,他就开始湄潭茶厂打鼓坡的改造 ,就是现在湄江河边的改造 ,现在叫做象山 ,整个茶山茶园的改造 。当时茶叶是统筹统销 ,因为是国营企业 ,那个茶叶非常的紧缺 ,买一斤茶叶都需要签字 。

 

李老师 :那个时候主要是出口 。

 

牟大姐 :我们那个时候需要出口换外汇 。国家统购统销 ,所以那个时候要扩大生产 ,就踩点 ,我父亲他们就在现在的万亩茶海找到了这一片 ,这一片是丘陵地带 ,非常适合种茶 。就立项 ,周省长就去考察 ,他说我要在这里建天下第一茶 。后面我父亲作为那一边的开荒队 ,率领一帮人马 ,52年开始征地 ,54年开始住厂里面 ,55年开始人工开荒 ,当时叫开荒种茶 。一直到后面的几千亩 ,他在那里当了几十年的厂长 。他82年调离茶厂到省农业厅 ,主管全省的农业技术工作 ,还曾在工商公司任总经理 ,主管全省的茶 、农业局下面的所有茶叶企业的技术工作 。文化大革命以后恢复了职称的评定 ,他是第一批高级农艺师 。

 

李老师 :也是贵州当时唯一的农艺师吗?

 

牟大姐 :当时是最早的 ,连茶科所的所长都没有评到 ,整个茶行业就是他一个人 。当时很严的 ,高级茶艺师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所以后来出一本书 ,上面把他职称搞掉了 ,他非常的气但是没有说 。他搞了一辈子的技术对这个特别的在意 ,因为他是技术的干部 ,还有他又是领导干部 ,他一直当行政领导 、当厂长 。

    所以他后来到农业厅以后还是主管全省的茶叶 。比如现在的很多茶厂都是通过立项搞技术指导建起来的大型茶厂 。他一辈子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 ,退休以后又受聘到梵净山去做技术指导 。在那边搞了三年 ,搞到94年 ,给他们开发出梵净雪峰 、梵净翠峰这些高端产品 ,名字都是我父亲起的 。他和我弟弟当了三年的技术指导 ,所以在他手里面开发了很多 。他以前是名茶评委会的主任 ,我们西南的茶 ,那个时候以前总得不到奖 ,为什么?我们没有话语权 。全国的专家评审的时候 ,老是觉得我们贵州茶太浓了 、苦涩 ,老是评不到 。后来我父亲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香山论茶》 ,他据理力争 ,他问内含物质丰富多好还是少好?高山茶内含物质丰富 ,所以品质好 、协调性也好 。我的是山科茶 ,你也是山科茶 ,你怎么用你们的标准评判我们的产品?那个时候就得到一个国家的奖 。那个时候开始 ,专家就从观念上扭转对贵州茶的认识 。

 

李老师 :第一次得奖是哪一年?

 

牟大姐 :八几年 。我父亲到了农业厅以后 ,当时好像是铜仁或者哪个地方的茶得奖了 。我父亲有一个《香山论茶》 ,我不知道上面有没有具体茶的名字 。到后面他一直干到94年在梵净山 。梵净山的技术完了以后 ,他觉得还是不行 ,因为他搞了一辈子的茶 ,他说他在国家的国营企业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还有去给人家搞技术指导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他说他的梦想没有实现 ,他有很大的愿望 ,他觉得贵州茶这么好 ,品质这么好 、原料这么好 ,没有一个像样的产品展示它 ,他就想要把贵州茶最好的品质通过这个产品展示出来 ,但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个产品 。所以我父亲梦寐以求 ,他说我一定要用贵州茶的多叶的原料 、优质的原料 ,创制出一个什么品牌或者产品 ,让它走出贵州 ,代表贵州茶优良的品质走出贵州 ,所以这个一直是我父亲的梦想 。

他在铜仁地区 ,对铜仁贡献很大 ,当时拍了一个片子 ,叫做《梵净茶园》 ,就是拍他那几年在那边怎么工作的 ,后来那个片子找不到了 ,在中央台和好多台都播过 ,大概在94年的时候 。还有铜仁地区专门给他发了一个科技扶贫的贡献奖 ,给他发了5000块的奖金 ,我父亲马上把这5000块钱的奖金送给希望工程了 。他培训了很多人 ,为他们培训技术人员 。所以他现在有很多铜仁地区 、遵义地区 、湄潭茶厂的学生 。还有他在55年的时候 ,曾经到过石阡 ,去做当时出口红茶 。他们上一次电视台的采访 ,我父亲就讲述那个历史 ,他说教他们做红茶 。所以他走到哪里就把技术带到哪里 ,走到哪里都在传播茶知识 。因为他一辈子做茶 ,我父亲真的是一个文化人 ,他是有文化的技术干部 ,不是像其他的(干部) 。比如说我南下的 ,我是农民出生 ,我当了很多年的官但是没有文化 ,我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又是搞技术又是搞行政的 ,那个贡献不得了 ,所以为国家开发了很多名茶 。

我父亲说不行 ,我要成立一个家庭公司 ,我要带着你们兄弟姊妹几个为贵州茶做一点贡献 。当时其实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的工作都很好 ,我最小的弟弟在农业厅 。94年的时候他才32岁 ,是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常委副书记 ,那个时候让他在下面扶贫都准备提拔和培养他了 。我父亲说不行 ,我们就做茶 。所以我弟弟首先下海从农业厅出来了 。我大弟弟牟春林就是现在贵茶当技术总工的那个 。

 

李老师 :就是贵茶集团吗?

 

牟大姐 :贵茶集团 ,后来我弟弟到了贵茶集团 ,现在给他们当技术总工 。


  
上一篇 : 与旅日茶文化研究者柯一薰女士面谈(下)
下一篇 : 李萍教授与何心鹏博士会谈记录
X

合作交流 :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